成大與在地合作神農街街區自主導覽活動

國立成功大學都市計劃學系都市規劃與設計實習「歷史再生」課程師生於4月27日上午於神農街舉行神農街街區自主導覽。本活動由成大都計系與踏溯台南文化資產公司、茶研室、辛記藝品、公主病與神農百貨等在地店家與居民共同合作,由在地店家與居民向屏東大學閩南文化通識課程師生進行街區導覽,透過由街區居民分享自身在街區的經歷與體會,對外提升街區觀光深度;對內則增強在地認同感與聯結。透過街區自主導覽活動重新思考空間、文化與歷史對於在地的意義,連結土地和居民的記憶,將歷史文化價值與當代重新連結,展現成大於在地深耕與回應大學社會責任之成果。

本次課程由都計系張秀慈、黃偉茹及葉如萍三位老師帶領該系四年級學生,從去年九月選擇台南舊城地區為實際操作場域在台南中西區永福路、海安路、五條港地區展開,議題包括再造歷史現場、低碳運輸、產業振興、高齡社會、老舊街區防災等,訓練同學應用專業技能回應真實場域的挑戰。五條港地區的同學們分別進入信義街、神農街,從街區在地居民與店家關心的議題出發,一起滾動式規劃,研擬行動方案,為在地議題尋求解方。

此次行動的起因是經過同學們半年的訪調與街區工作會議後發現,雖然神農街作為以歷史建築、舊時商街氛圍聞名的老街,但在傳統鄰里轉變為觀光發展的歷程下,有「歷史意象與文化的隱沒」、「地方缺乏自我認同意識」及「觀光發展困境與衍生問題」等議題。為了回應以上問題,同學們積極接觸在地店家、居民與其他夥伴,促成本次與踏溯台南文化資產公司共同合作的活動。透過增加街區居民自主導覽環節,召集有意願之商家及居民分享自身經歷,建立社區居民以及商家之間的關係,增強在地認同感,並在討論導覽內容的過程中重新檢視自身與神農街的關係,思考空間、文化與歷史對於在地的意義,不僅僅為單一的建築或街區的文化導覽,而是將歷史文化價值與當代重新連結的過程,藉此達到再造歷史場景的精神。同時透過居民的親身說法,對外讓遊客從不同面向理解神農街,並且教育遊客減少對街區環境的破壞,提升街區觀光深度。

活動過程中,在地40幾年的商家兼居民辛記藝品辛老闆與大家講述過去當地的生活經驗、建築物與舊河道的歷史和創業事跡;在地20幾年的神農百貨黃老闆亦和大家分享童年在街區生活的大小事;茶研室李老闆與大家分享在此開店四年從事板凳巷改造的心得;公主病黃老闆分享創業故事及參與街區活動的感想。活動後,九成參與者對於導覽內容感到滿意,認為由當地店家導覽的方式可以對當地有更多的認識,甚至希望可以有更長的導覽時間能和當地店家有更多的對談。透過這樣的在地導覽,增加店家、居民及參與導覽者們對這條街的認同感,踏溯台南文化資產公司施老師與屏東大學老師共同肯定同學的努力,認同街區自主導覽將常民經驗與歷史連結的文化價值。

後續神農試-街區實驗室組同學將持續與神農街在地店家與居民舉辦導覽團隊工作會議,與居民一同檢討本次經驗並建立導覽團隊與流程機制,期待在團隊持續滾動下,不只作為導覽活動的執行者,更能進一步解決其他街區議題,建立街區關係網絡,增加在地認同感。

踏溯台南文化資產公司施先生與屏東大學閩南文化通識課程師生

茶研室李老闆介紹神農街口燈籠的設置

由神農試-街區實驗室組同學與在地店家兼居民神農百貨黃老闆對談

在地店家公主病黃老闆與大家講述創業經歷

在地店家兼居民辛記藝品辛老闆與大家介紹建築物與舊河道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