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系都市防災課程邀請本校防災研究中心李鎮鍵博士與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體系曾敏惠助理研究員為防災課程地圖評析

每個人都希望居住在一個安全、舒適的環境中,防災社區最終的目標就是建立一個「安全無慮」的社區。一般而言,防災社區應該具備三個特性:有能力降低災害發生的機會、能夠承受災害的衝擊並降低災害損失、以及可以在災後迅速復原重建並持續發展。

本學期由成功大學都市計劃學系黃泰霖老師指導的都市防災課程與台南市北門區的三慈社區合作,透過服務學習課程與學生團隊的參與,舉辦工作坊了解居民的災害經驗並藉由實地的環境勘查,由學生設計不同主題的防災地圖。本次課程舉辦三慈社區防災地圖評析為期中成果的一環,邀請李鎮鍵博士及曾敏惠助理研究員來提供學生防災地圖製作上的經驗分享,期望能對三慈社區的防救災工作帶來幫助。

李鎮鍵博士本身在成大防災研究中心推動「水患自主防災社區」,三慈社區是去年新加入的社區,李博士也是促成這學期課程地點選定的引薦人。李博士對於台南地區的水患災害以及三慈社區面臨的災害環境、成因與挑戰都相當了解,並且有豐富的推動防災社區的經驗,所以藉著這次都市防災課程,學生們進入社區環境勘查並設計當地的防災地圖的機會,有幸能邀請到李博士來課堂上分享他的經驗,並給予學生們的防災地圖一點指點與建議。李鎮鍵博士特別叮嚀同學們在使用地圖資料的一致性,三慈社區是個容易淹水的社區,所以每張地圖在易淹水的區域應標示一致,另外也說明三慈社區淹水的原因,提供學生在發想解決對策時使用。李博士更針對各組的地圖內容給予更多回饋,例如:對於規劃社區自主防災組織的組別,提醒他們應考量三慈社區是由慈安里與三光里所集合而成,故在組織的規劃上,或許不能將兩個里劃為單一的組織系統。

曾敏惠助理研究員任職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對於防災社區的操作及防災地圖的繪製有相當豐富的經驗。曾研究員在評析時,對於學生的美感與設計相當佩服,但在地圖內容上,曾研究員也提醒學生必須注意使用者的生活經驗,由於三慈社區居民的年齡層偏高,故繪製上須更簡單易懂,並建議加入當地廟宇、建物的實際照片,取代一般防災地圖使用的圖示,讓居民更容易判讀。此外,曾研究員更針對各組的地圖內容給予更多回饋,例如:建議地震主題的組別,可以更深入地勘查當地的建築建物,是否有地震來臨時容易掉落的物件或容易倒塌的建築;也建議避難動線設計的組別,可以訪談當地居民調查哪互有較不易移動的年長居民,若發生緊急狀況,能夠互相照應。

藉由本次的防災地圖的製作,同學們實地勘察得知現場的狀況深入了解居民的災害經驗,並且透過李鎮鍵博士與曾敏惠助理研究員的經驗分享及建議,期許學生對於防災規劃實務有更多的理解。

李鎮鍵博士以自身經驗回饋學生

學生介紹說明他們所設計的防災地圖

曾敏惠助理研究員提出防災地圖的建議

講者們與學生交流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