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系碩班課程歷史環境再生特論 邀請打狗文史再興會社陳坤毅理事分享「從地理史料探索老城區密碼」
本學期由成功大學都市計劃學系曾憲嫻老師指導的碩士班課程歷史環境再生特論,邀請長期深耕高雄地方文史,同時也是本系系友,目前擔任打狗文史再興會社陳坤毅理事前來分享如何透過地理史料解讀歷史空間與紋理。過去同學們經常使用台南歷史地圖平台上的圖資作為基地歷史分析的參考資料,然而由於對於地名與地圖元素的理解不足,導致解讀的方式受到侷限。因此希望透過本次地理史料探索老城區密碼的演講,可以讓同學對於地理史料的在研究上的使用更加了解。
過去的地圖文獻資料裡富含了許多的地理資訊,這些被記錄下來的地理資訊是每個時代的人們對於空間認知的一種方式,這時人們的觀點會反映在地圖之中。不同的地圖,有不同的主題,更可以藉由不同的解讀方式,來解構地圖更深層的含意。例如圖底圖可以讓我們解析都市中的需空間與時空間;歷史航照圖可以讓我們發現一地歷史的樣貌,仔細一點還可以發現路徑、座向或是地勢等等。我們可以透過這些史料在我們的知識系統中建構歷史環境紋理,了解都市紋理的變遷,和不同空間區位的改變。如講者以總爺老街為例,表示從地理史料來看一張1856年的清代地圖,圖中可以發現地表的相對位置跟設施物,雖然沒有那麼精確但可以從其中了解當時人們對於空間的理解。而在後續的地圖和史料中,就可以看到更多不一樣的資訊來描繪總爺老街,了解這裡的變遷過程。
另外,講者說明在研究都市型態中的重點,對於古地名最好不要只用一種語言來看待,隨著統治者的更迭、附近居民特質的改變、環境的變遷,仔細解析一個地名可以提供我們很多不同的資訊,像是數字順序或是地緣血緣等等。像是戲台後街、甕城腳、王宮口這類型有想對位置的地名,或是外貿、水萍塭、南湖、鷲嶺等地名就可以知道哪些地區的地勢比較高,哪裡比較低。另外像是「仔」表示聚落小一點點,有一些特殊設施,像是南廠,甚至是利用諺語幫助我們知道舊城區當時候的地理環境,這些都是我們可以從地名中獲取的資訊。地理史料對研究的幫助是什麼?即是為研究者補上該時空背景下的想像,藉此了解到城市的變動。講者隨後帶著大家分析不同的地圖,以細緻獨到的方式解讀,促使同學們思考如何從局部有限的地圖中,推測出當時後的狀況,必且與現在的發展做連結。
本次的演講講者透過圖片、地圖畫、史料與地圖的對照發現許多空間中的小細節,修課的同學們能夠更明確的理解如何更細緻的解讀不同類型的地圖,並且將不同地圖間合適的元素做組合相當重要,清楚地構築我們對歷史空間的理解,過去的地圖其實對現在來說更像畫作,當我們無法用來判定精確的位置與位向時,也可以透過圖案等元素,了解當時的文化與習俗,了解當時候人文的面貌,也介紹了很多同學不知道的細節,舉例來說台南日治時期的町的劃分是沿著道路向兩邊擴張,並且以當時的地籍或是現存的巷弄作為邊界呢!還有像是西門圓環兩側的民族路沒有對齊跟武廟地保存是有關係的;台南公園的概況圖以及完成圖透過比對可以發現日治時期用既有的水文跟地形去建設公園。也可以了解在日治時期的地圖不一定掌握在官方手中,例如職業明細圖,可以用於老城區產業與的區位與變革的研究。台南時空地圖就是古地圖的加值,運用色塊去區分不同的年代。
此外,講者說明在資料的時間尺度上要非常注意,特別是地圖的繪製與出版需要時間,所以需要去搭配文獻,而最準確時間尺度的史料是「報紙」,同時也告訴我們一些古地籍的線上資料庫的資源與使用方式:像是台灣地名資訊服務網。最後講者認為都市計劃學系的學生與歷史學家或地理學家的不同在於,不能只對這些現象做研究,而是要思考如何將這樣的探索應用於都市規劃與設計,對於歷史的理解可以應用於許多的鋪面公共工程或是營造工程,這樣的歷史環境營造才能夠有效的完整都市規劃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