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講紀錄】歷史環境再生特論-課程演講
講題
歷史環境再生特論-課程演講
講者
趙元鴻建築師
時間
113年12月16日(星期一)下午14:00-17:00
地點
國立成功大學都市計劃學系50308教室
演講主題
本場演講聚焦於屏東菸葉廠與嘉義菸葉廠的文化資產修復與再利用實務經驗,講者在實務經驗中扮演PCA角色,他以這個角度與大家分享實務經驗中的規劃及其所遇到的困境,並深入探討文資價值判斷的多元面向。屏東菸葉廠以其產業製成的文化記憶為修復核心,強調建築空間的功能性與地方特色的結合,透過公民參與與數位導覽系統打造兼具歷史性與實用性的文化園區。嘉義菸葉廠則以「工業遺址公園」的定位實施計畫,保留部分工業歷史設施並進行功能轉型,致力於在現代公共需求與工業遺址價值之間取得平衡。演講指出,工業建築的修復與再利用需考慮現實挑戰與文化脈絡,強調動態、有機的修復策略,為未來類似項目的規劃提供寶貴參考。
演講紀錄
本場演講分為兩個部分說明,第一個部分是說明屏東菸葉廠的案例,第二部分是說明嘉義菸葉廠的案例。
- 屏東菸葉廠
屏東菸葉廠的修復計畫以文資價值的發掘和再利用為核心,講者趙元鴻建築師詳細介紹了該廠從歷史場域到現代展覽空間的轉型過程。菸葉廠的歷史價值不僅在於其建築形態,更重要的是承載了產業製成的文化記憶。講者透過對廠區內蒸氣管線、除骨加工區等設施的盤點,以及老員工的訪談,還原菸葉乾燥的工業流程,並以此作為修復規劃的基礎。屏東菸葉廠的建築群被分類為不同功能區,結合風土適應性、快速效能與地方史,確保每棟建築在新的使用情境下保有原始角色的象徵性。修復的難點在於面積過大、預算不足及中央與地方之間的行政干擾,導致計畫執行進度緩慢。講者強調,修復過程中需取捨建築與設施的保存範圍,並融入現代建築基礎設施來平衡文資的歷史性與當代功能性。最終,屏東菸葉廠的定位是再現產業歷史與文化記憶的展示空間,結合數位導覽、公民參與與文化脈絡,創造了一個既保留地方特色又滿足現代需求的園區模型。
- 嘉義菸葉廠
嘉義菸葉廠的修復與再利用計畫則面臨許多的現實挑戰,尤其是土地使用管制的問題。根據講者的分享,嘉義縣政府將該廠區基地範圍轉為公園用地,但因廠區內建築的容積率已超過公園用地的規定,迫使計畫重新定位。由於嘉義菸葉廠的部分設備未被完整保存,因此計畫以「製成」為核心進行文資價值判斷,關注產業流程中的歷史意義,而非僅保存建築本體。最終計畫將廠區定位為「工業遺址公園」,僅新建少量建築來支持園區功能。為調整建築樣貌以符合公園用地的氛圍,設計上需兼顧工業遺址的文化屬性與現代公園的公共屬性。講者指出,修復過程中也受制於資金不足、過去規劃方向錯誤等現實因素,導致部分建築和設施的保存和再利用受限。儘管如此,嘉義菸葉廠計畫仍致力於在公民參與與地方文化脈絡中,展現工業遺址的教育價值,並透過有選擇性的保存與新建,創造符合地方需求的文化空間。該案例與屏東菸葉廠相比,展示了在不同資源條件下工業遺址修復策略的靈活性與多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