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第二屆SDG生態城鄉實踐跨校交流工作坊

2018 第二屆SDG生態城鄉實踐跨校交流工作坊

工作坊簡介

氣候變遷乃是現今關注重要議題之一,涉及範疇廣泛且複雜,需整合多元專業知能 共同研析。知識與理論已不再僅侷限於單一領域,「跨領域」與「實踐」係永續整合之必備元素。因此由國立成功大學都市計劃學系張學聖教授兼系主任、國立成功大學管理學院交通管理科學系魏健宏教授兼中華郵政董事長、國立成功大學管理學院電信管理研究所陳文字教授、長榮大學職業安全與衛生學系吳佩芝副教授兼研發長、國立中山大學海洋環境及工程學系陸曉筠副教授兼教務長共同策劃跨校跨領域交流工作坊。

於107年12月22至23日由「國立成功大學都市計劃學系」與「教育部氣候變遷調適教育教學南區聯盟」,假成大C-Hub創意基地共同舉辦「第二屆SDGs永續城鄉實踐跨校交流工作坊」,提升跨域學習深度,深化人才培育之使命。本次活動邀請到來自不同大專院校14名專業教師與業師參與活動(國立成功大學都市計劃學系張學聖教授與葉如萍助理教授、國立成功大學管理學院交通管理科學系魏健宏教授、國立成功大學管理學院電信管理研究所陳文字教授、長榮大學職業安全與衛生學系吳佩芝副教授、國立中山大學海洋環境及工程學系陸曉筠副教授與張昱晨博士候選人、國立台北科技大學建築學系蘇瑛敏教授兼副院長、國立嘉義大學景觀學系周士雄副教授、國立臺南大學生態暨環境資源學系薛怡珍副教授、國立臺北大學不動產與城鄉環境學系顧嘉安助理教授、東方設計大學室內設計系陳振誠助理教授、臺北市立大學城市發展學系陳姿伶助理教授、弘大工程交通顧問公司李光益總經理),以及全台灣12所大專院校(國立成功大學、國立中山大學、國立臺北大學、國立臺北科技大學、國立臺北市立大學、國立臺北教育大學、銘傳大學、國立清華大學、逢甲大學、國立嘉義大學、國立臺南大學、佛光大學),16個不同科系,包含:空間與建築規劃領域系所(都市計劃學系、城市發展學系、不動產與城鄉環境學系、土地管理學系、都市計劃與空間資訊學系、都市規劃與防災學系、社會與區域發展學系、景觀學系、建築系建築與都市設計研究所)、生態與海洋資源領域系所(海洋環境及工程學系、生態暨環境資源學系生態旅遊碩士班、水生生物科學系)、環境文化資源領域系所(環境與文化資源學系)、交通領域系所(交通管理科學系)、材料工程領域系所(材料科學及工程學系)以及生活產業領域系所(未來與樂活產業學系),共計61名學員參與。

活動規劃係以跨校、跨領域交流為主軸,並以台南市安南區鹽田社區與鹽田生態文化村為基地選址,師生共同激盪人口高齡化、多元民族、產業轉變下沿海之空間地區該如何因應氣候變遷。活動設計包含四場針對基地不同專業領域之專題講授、基地現況調查、跨校輪轉與小組討論,以及提出最終成果報告。經密集30小時討論與作業,達到跨領域間之交流與互動,激發創意和靈感注入環境新元素。感謝教育部高志璋科長與洪智能組長的蒞臨,以及數名教師、業師與學生的參與,使「跨領域交流活動」圓滿落幕,並豎立了一個完美的里程碑。

圖 一 參與第二屆SDG生態城鄉實踐跨校交流工作坊全體成員

工作坊流程

2018 第二屆SDG生態城鄉實踐跨校交流工作坊以氣候變遷為主題,為強化參與學員能更深入瞭解不同面相專業領域所探究氣候變遷下因應策略,並且增加活動的趣味性,工作坊設計融合「英國傳統學院」的分組競賽形式,將61名學員分為8組,成立四個學院,分別邀請四領域教師進行專題講授,包含:健康、維生基礎設施、海岸以及土地使用領域,針對本次活動選址基地進行專題講授。

依據上午導師們專題講授分享,小組自行討論並研擬鹽田社區的基地調查計畫,以提升下午實地踏察之績效。社區實地基地調查除了透過遊覽車概覽社區之全貌外,並以先前調查之二手資料及對於社區之粗淺觀察,學生積極的與鹽田里朱小蓮里長進行將近1小時的問答訪談,以了解目前鹽田社區的現況、議題與里長對於未來社區願景的想法。透過實際走訪社區和訪問居民,學生對於鹽田社區的土地使用方式與居民的健康照護現況更具為理解,獲得許多二手資料所無法得知的資訊,並對於第二天的成果報告內容有更具體的想像。

此外本次踏查,亦參訪鹽田生態文化村,並且榮幸地邀請台南市安南區鹿耳社區發展協會蔡登進理事長為我們進行解說,藉由歷史相片說明過去鹽產業之發展,在地居民辛勞之生活經歷,乃至現今產業之沒落。而後一同前往鹽田生態文化村,經實地勘察及導覽,使學員們對於該地的過往經歷及發展現況有更深入之了解。並期望能從現況調查中,梳理出關於土地使用、維生基礎設施、健康、海岸四個領域的關鍵議題。

圖 二 鹽田踏查成員了解實況紀錄

圖 三 蔡登進理事長為成員解說鹽田生態文化村

緊接著的基地分析報告之中,在基地一、二手資料之蒐集分析後,工作坊希望學員不僅進行基地剖析,更能提出未來因應策略構想,因此邀請國立台北科技大學建築學系蘇瑛敏教授與國立臺北大學不動產與城鄉環境學系顧嘉安助理教授,兩位教師進行案例分享。並且透過城市輪盤與腦力風暴這個活動讓各個不同領域的學員可以進行跨領域討論,學員將進行共計四輪討論,由各領域導師們輪流至各組帶領學員討論土地使用、海岸、健康、維生基礎設施領域為主軸的規劃與操作手段,讓學員們對於各領域有更深入的了解,深化不同的專業。學員們與來自各領域的組員運用專題及案例講授、現地調查、跨領域討論所發想之構想與成果進行腦力激盪。將土地使用、海岸、健康、維生基礎設施等四領域之構想與操作手法實際運用到社區規劃之中,擘劃對鹽田社區未來的想像。

圖 四 小組成員熱烈討論

圖 五 教師案例分享

工作坊成果

各組學員以簡報方式與導師學員們分享30小時密集討論發展之成果。第一組以活動中心為核心區域,分析公共空間特性並找出課題,進行改善,該組提出運動設施、休閒空間、移工活動空間的建置,並舉辦宗教活動以及移工文化祭,打造一個友善共榮的「鹽田社區」。第二組進行深入的基地調查,並運用SWOT分析結果,發揮在地優勢與潛力,打造以生產、生活、生態為核心的「韌性社區」。

第三組以「社區防災」為主題,依照災害防治流程,完善防災設施的建置,從災前建置社區廣播、指引燈;災害發生時,使用防水閘門;災後復原進行消毒與廢棄物處理等,期望能保障社區人民生命財產的安全。第四組以水災防患為主軸,主張「還田於林」的生態空間,並讓背包客棧進駐,打造生態旅遊新亮點。

第五組善用鹽田生態文化村具歷史底蘊的文史資產及豐富的生態資源,以大眾廟為集運點,提出生態觀光體驗之規劃,將效益回饋於當地社區居民,並應用「需求反應式運輸服務(DRTS)」輔助居民交通移動。發展生態觀光,文史保存。第六組從交通運輸、產業與社會三面向發想,以「韌性社區」進行整合,提出「需求反應式運輸服務(DRTS)」的概念,完善人本交通規劃。

第七組對於人口結構進行深度分析,針對高齡者與國際移工提出全方面社會脆弱度調適策略,建構完善的醫療健康環境。第八組盤點鹽田社區遭遇氣候變遷之困境加上當地移工所造成之環境影響,將可能間接產生登革熱、過敏等疾病,該組提出雨撲滿、氣溫預警系統、適宜之植栽等對策,以因應社區所面臨之困境。

本次工作坊各組學員們皆展現精彩的成果簡報與雄厚的實力底蘊,當中部分學員在小組討論的過程中,展現優異的能力以及領導特質,故經老師們的嚴格評分,選出表現傑出的學員,並特邀本次活動大家長-教育部高志璋科長及與會教授們為獲獎學員頒發相關獎項,以茲鼓勵。

圖 六 隊伍領袖獎得獎成員

圖 七 學院盃獎得獎成員

圖 八 活潑耀眼獎得獎成員

圖 九 統整能力獎得獎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