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日常洞見-國立成功大學都市計劃學系畢業成果展
活動名稱: 非日常洞見-國立成功大學都市計劃學系畢業成果展
時間:2020/6/7~6/10
地點:台南文創園區 茉莉工坊(台南市東區北門路二段16號)
國立成功大學都市計劃學系大學部四年級都市規劃與設計實習課程於6月7日至10日於台南文創園區茉莉工坊舉行畢業成果展「非日常洞見」。本次展覽活動除了應屆畢業班級各組實習成果的發表以外,亦邀請了曾旭正講者、郭瓊瑩講者、陳志宏老師、彭揚凱講者及趙子元老師為我們帶來國土、海洋、鄉村、居住正義及高齡城市等社會議題的精彩講座,為本次學生的成果發表增添更多討論深度與豐富性。
本次展覽主題——非日常洞見,旨在探討人們對於生活趣味、文化涵養、產業發展,以及對於空間規劃的想像。事實上每一個人每一天都在日常中不斷的累積,並逐漸將這些構想付諸實踐。這世界上有千百種人就有千百種日常,空間作為人們生活經驗累積的載體,亦能呈現出千變萬化的樣貌。然而,隨著時空環境的變遷,人們習慣的生活、文化、產業與場域也漸漸改變。是否應解讀為必要的創新抑或衝突,可透過本次展覽,讓政府機關、私人企業、在地民眾與空間規劃師一同聚焦這些「非日常洞見」議題,共同挖掘空間規劃的多種可能性。
非日常洞見的展覽由學生團隊發想,在林漢良、石豐宇、胡太山三位指導老師的帶領下,展現大學四年所學,提出議題的因應構想與實務策略。展場內共分為七個主題:「高雄輕軌TOD-社會住宅開發案」、「基隆港濱再生與觀光轉型-基隆火車站南岸BOT開發事業計畫」、「桃園航空城TOD住宅開發案」、「高雄市永安區觀光養殖園區開發案」、「嗨海人生–茄萣區地方創生規劃提案」、「林鳳老Coco–嵌入式養老創生計畫」、「農地共生1.0–以岡山嘉華為示範基地」等。每個主題都有其欲探討的現象及背後議題。
首先第一組「高雄輕軌TOD-社會住宅開發案」,即為探討台灣社會在高房價、高空屋率與高租金負擔下,對全民的基本居住權利之檢視及社會住宅興辦的議題。該組提出透過活化閒置公有地並整合多樣化服務機能的方式,興辦社會住宅使其成為一地區之公共服務供給節點,以降低其既有標籤意象。期望未來在少子化、高齡化等大環境趨勢下,該地區能作為社會住宅興辦之可能地點及示範區。
第二組「基隆港濱再生與觀光轉型-基隆火車站南岸BOT開發事業計畫」則是自基隆城區的老舊化,以及貨運核心區的移出,基隆港正面臨轉型的難題中進行提案擬定策略。係此,本組便設定其角色,配合政府之港濱再生計畫。透過本組開發之鮮男水產作為基隆在地企業,同時選定火車站南側停車場BOT案的招標區域及周邊做為開發預定地,利用地利之優勢結合物流、市場及餐飲,以基隆在地漁業帶動港區的觀光。
第三組「桃園航空城TOD住宅開發案」,藉著模擬航空城發展成熟下形成的「智慧示範社區」,讓大家一窺智慧城市居民的一日生活圈中會有哪些科技所帶來的新體驗、生活方式是否有更多的可能性,以及是否會衍生出潛在的都市議題。
第四組「高雄市永安區觀光養殖園區開發案」,以高雄市永安區的石斑魚養殖產業為出發點,在都市化、高齡化、全球貿易競爭的影響下,利用未來國土計畫的策略及規範及鄉村地區整體規劃的發展理念,透過地方創生各式手法為石斑魚之鄉創造更多可能性,並為永安注入新的活力。
第五組「嗨海人生–茄萣區地方創生規劃提案」,主要關注茄萣在地長年累積的智慧及文化,卻在時代變遷下被遺忘的脈絡,以及鄉村「人」洄游的重要性。此組依循著「城與鄉的生活方式」來思考,剖析現代社會以都市濾鏡檢視鄉村的原因。提出鄉村生活風格認同的目標,以引水人的角色,對社區發展所發生的議題提出解決方案,並凝聚社會對於鄉村空間資源永續經營的共識。
第六組「林鳳老Coco–嵌入式養老創生計畫」,聚焦鄉村地區空間結構萎縮以及人口結構高齡化帶來的衝擊,在城鄉關係與鄉村發展上產生新的危機。透過研擬「鄉村地區整體規劃」的發展策略和落實方式, 在高齡化的大環境下,嘗試提出對於鄉村地區規劃的另一種可能性,期望在解套鄉村議題之餘,形塑鄉村地區特色發展。
最後,第七組「農地共生1.0–以岡山嘉華為示範基地」則以農地工廠議題為出發點,試圖跳脫現有解方,提出農工共生的宣言。為顧及公平正義,透過合理回饋機制,使農業跟工業之間可以Co-Exist,促進經濟成長和環境保育之間的平衡。
為了讓民眾對議題有更多的理解及互動反饋,本次展覽也運用了多元工具素材,桌遊、模型、刊物、互動牆等等,期望畢業展不單只是展出學生的畢業成果,更是搭建起社會對於議題共鳴及迴響的橋樑。此次同學走出校園的成果發表,除賦予更深一層的教育意義外,也彰顯在本活動之補助單位—內政部營建署,亟欲與社會共同探討未來國土及台灣空間社會議題的決心。